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中“法治”作为高频词,一共出现了37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我国法治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书写了法治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取得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等五大显著成就,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并且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表明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着重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对“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做出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这表明“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我们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深化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完善产权平等保护机制、构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的创新引领作用,以法治化方式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实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以宪法为最高的法律规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三是严格公正司法。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要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